一角科技 张小平掀开航天系统离职潮一角 技术岗位涨薪2-3倍被挖走

用户投稿 8 0

张小平掀开航天系统离职潮一角 技术岗位涨薪2-3倍被挖走

新京报快讯(记者 任娇)“刷屏”的张小平离职事件掀开了航天人才离职潮的一角,新京报记者获悉,在航天系统多家研究所内,都有高级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有的职级都高于张小平,其中不乏大所所长和主任设计师等主力岗位。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年初,自己所工作的航天研究院的一位所长,已经跳槽去了民用航天,不久之后,一位主任设计师也跳槽到民用航天。”

一角科技 张小平掀开航天系统离职潮一角 技术岗位涨薪2-3倍被挖走

“不是我们收入太低,是外面的公司开的太高了。”和张小平所在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院情况相似,在其他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单位也走了不少人,张小平这个级别的有,甚至还走了一个更高级别的。基本收入会涨2倍到3倍,不然没人愿意走。”

“说单位不重视这种离职问题,肯定是假的,但是华为一个普通员工都比我们所长待遇高。确实开不出这么高的待遇,面对人才的流失,也就没有办法强留。”该研究员透露,“离开研究所基本就是两个去向:华为和民用航天公司,有能力的技术岗位,年薪基本可以给到50万以上。”

为何越来越多科研人员选择离开航天研究所?该科研人员坦言,待遇是一方面,主要是机关庞杂,效率低,个人只能熬资历,没有外面的公司有活力和前景。

除了挖走张小平的蓝箭航天外,目前已有多家资本入场民用航天,其中包括雷军投资的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此前已获得过多轮融资,其中包括雷军掌管的顺为资本。今年9月6日发射了第一枚商业火箭,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曾发文祝贺“我们上太空了”。

“研究所不代表安逸,也不代表没有压力,没有加班。“去年从北京某航天研究所硕士毕业的小徐,毕业后选择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在二三线城市,研究所的工作也许待遇一般,但相应的花销也较少,很多可以报销,依然意味着一份铁饭碗。”

“虽然SpaceX已经证明了商业航天的可行性,但是我们国家的民用航天还属于萌芽阶段,公司较少。”小徐说,“航天领域还是比较传统,三分之二的同学毕业后都会进入研究所工作,之所以选择民用航天公司,除了收入因素外,主要还是看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研究所并不意味着压力小或者不加班。”

然而,即便近年人才流失愈演愈烈,航天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也是水涨船高。2009年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毕业的李杰(化名)透露,2009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就有机会去西安的一家研究所,然后2014年直博博士毕业的时候,发现这家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也变成了博士,“相隔五年,我从本科变成了博士,去的是同一家研究所的同一个岗位,收入却相差无几。”

“洞察号”一年:揭开火星神秘面纱的一角

科技日报记者 刘海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已有一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它不断地帮助科学家刷新着对这颗红色星球的认知。

24日,《自然·地球科学》和《自然·通讯》杂志刊发了6篇论文(其中《自然·地球科学》刊发了5篇),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的新发现,为我们揭开了这颗行星神秘面纱的一角。

地下:地震频发但不强烈

“洞察号”任务是NASA第一个致力于深入研究火星内部深层结构的任务,探测器上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装置(SEIS)即是为该任务专门设计的,用于探测记录火星地震或流星撞击产生的地震波,为科学家提供研究行星内部结构的线索。

在2019年4月6日,SEIS首次探测到了源自火星内部的微弱震动信号,令科学家们兴奋不已。而随后的研究表明,火星地震远比科学家们预期的要频繁。2019年底的时候,SEIS每天差不多能检测到两个震动信号。而到目前为止,SEIS已经发现了450多个震动信号,其中绝大多数被认为是地震信号。虽然地震频繁,但信号表明,火星上的这些地震都不强烈,最大的地震规模也只有4.0级。

表面:磁力信号比预期强十倍

在数十亿年前,火星有着完整磁场,但如今已不存在。“洞察号”上的磁力计发现了其曾经存在的痕迹——磁化的古老岩石。但让科学家们惊讶的是,在“洞察号”着陆点处的磁力信号要比研究该区域的轨道飞行器的数据所预测的强10倍。他们推断,在着陆地点150公里以内,地表以下的岩石被磁化了。而地质测绘和“洞察号”地震数据表明,大部分或所有的磁化源都存在于基底岩石中,这些岩石至少有39亿年的历史。

除了磁力信号强度超出预期外,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磁力信号会随时间而变化,其度量值在白天和晚上会有所不同。目前他们尚不能确认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但认为可能与太阳风和火星大气的相互作用有关。

空中:常听风起但不见尘暴

借助更先进的设备,“洞察号”几乎可以连续测量风速、风向和气压,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至今,“洞察号”已经检测到数千个旋风,远远超过此前NASA的任何一个配备了气象传感器的火星探测器。

当风吹起沙砾并变得可见时,会被称为“尘暴”。但在火星上,尽管风吹得频繁,SEIS也可以感觉到这些旋风像巨型吸尘器一样在火星表面吸起尘埃,但至今为止,“洞察号”的相机却一直没能捕获到尘暴的画面。

核心:内核情况判定要待来年

“洞察号”上有两个无线电装置:一个用于定期发送和接收数据,一个用于测量火星旋转时的摆动,后者也被称为自转和内部结构实验(RISE)装置。“洞察号”配备RISE装置的目的是为研究火星内核提供线索。科学家可以利用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传输来评估火星绕轴旋转产生的摆动,最终揭示火星内核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

但科学家要对火星的内核情况进行判定,一年的时间远远不够。他们还需再耐心地等待一年。因为只有观察火星在一个完整火星年(687天,相当于1.88个地球年)的旋转摆动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的摆动幅度和速度,进而做出准确判断。

一角科技 张小平掀开航天系统离职潮一角 技术岗位涨薪2-3倍被挖走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艺术图图片来源:NASA官网

相关问答

参加同学的婚礼穿什么好-科技壹角的回答-懂得

由于中国南北温差比较大,所以没有办法说具体要穿什么,你要根具当地的具体温度来定,衣服还要适合自己,因为是参加婚礼穿的华丽些。建议穿裙装。如果...

如果在离太阳系不远的一角真的有科技极度发达的外星人,那么人类被团灭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是如果这群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很高,那么就意味着它的资源消耗很多,甚至恶化了,它来地球的目的是争夺资源,乃至于移民。二是会把人类当成实验的小白鼠,或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