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用户投稿 54 0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记者 李宏 王俊青)盛夏的晋中市骄阳似火,在榆社县河峪乡河窊村村委会议室,身穿统一红体恤的学员热情高涨,认真听着培训老师讲解相关技能知识,培训现场有问有答气氛活跃。

这是该乡技能培训班第一期开班的景象。“我们针对贫困户就业需求,专门从太谷县邀请专业老师给大家进行蔬菜栽培的培训,帮助其掌握相关技能,并深入蔬菜大棚进行实地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助力学员实现就业增收。”培训学校的负责人裴振锐介绍道。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在鱼头村培训现场,48岁的陈润香边记笔记边听老师讲课,她告诉记者,现在政府把学校办到家门口,老师手把手教技术,学会了就有致富希望。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在郝北镇台曲村培训现场,来自和顺县的职业厨师祁峰林向学员传授特色面食的制作方法,详细介绍了以地方杂粮为主的面食、家常菜的烹饪技术,让大家能够充分系统地了解地方饮食多样性、营养性。培训当中,还可以品尝到自己做好的食品。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榆社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榆社县以“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为引领,以取证持证为标准,将培训重点放在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上来,把课堂办到家里,搬到地里,带领广大“农民学生”学本领求真经。

左权县麻田镇有太行山“小江南”之美称。记者驱车行走在左权县的百里画廊,这里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太行生态文化旅游“路畅景明民富”的新画卷。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麻田镇东峪村就藏于太行山秀色之中,在村委会40名贫困户正在参加左权县组织的职业技能提升幼儿护理培训班。

在芹泉镇漳漕村,来自榆次区蔬菜中心高级农艺师岳兴星和村民们在大棚内学习种植技术。据左权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7月16日,技能培训开展培训班33个,培训学员1076人。

记者了解到,今年技能培训的重点在脱贫劳动力上,由于大批村民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参加技能培训动力兴趣不足,影响培训进度。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在和顺县松烟镇东山村正在开展中式烹调师技能培训。据记者了解,和顺县出台了《关于做好近期全县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和《和顺县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细化了乡镇、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责和衔接办法,明确了申领补贴的具体流程,实现了各项工作有序衔接,2021年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稳步开展。截至目前,和顺县11632人领取电子培训券,开班培训37期1883人,培训工种涉及保健按摩师731人、西式面点师246人、农业技术员49人、育婴师230人、美容师132人、中式烹调师150人、中式面点师196人、家政服务员149人。1883人中进行技能评价1083人。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在太谷区贾堡村委会,学员们正在进行绒线编织拼布工实操培训。太谷区区委、区政府将“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对培训进度、培训质量、完成情况按时间要求进行考核,并列入年度考核目录清单。今年技能培训的重点在脱贫劳动力上,而脱贫劳动力主要集中在该县范村、侯城、阳邑、北洸和小白五个乡(镇)。今年太谷区将组织培训好、诚信记录良的优质社会培训机构,纳入培训机构目录清单,重点围绕脱贫劳动力、高素质农民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开展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普惠制培训,1月至今,举办普惠制培训班42次,培训人员2094人;举办企业员工培训3家,培训人员547人。

晋中才秀人人科技 晋中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在北田镇小赵村,榆次区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中式面点师培训班结业,学员们合影留念。2021年榆次区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内容重点是围绕建设“示范区”、打造“排头兵”、构建“新高地”三大目标,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培训: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开展农村技术、手工技术等培训;二是围绕加快发展服务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物流快递等培训;三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加强企业在岗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力争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自2018年榆次区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以来,榆次区已累计培训23500人次,其中23000人取得培训合格证书,6900人实现就业,劳动者技能水平大幅提高,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成效明显。

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选定优质职业培训学校,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提升培训,重点开展保健按摩师、计算机维修工、美容师、育婴员、中式面点师、插花花艺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培训科目,为本地培养适用型的技能人才。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深入乡村开展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范围涉及全县7个乡镇50多个村。鼓励培训机构拓展校企合作,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扎实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培训模式,以“展现工匠玻璃制作技艺 创新祁县玻璃器皿品牌”为主题,举办玻璃器皿行业职工技能大赛,进一步推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今年全县已完成技能提升培训2200人,新增技能人才1300人。

晋中市积极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1-4月,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2%;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完成年度计划的35.5%,全部超过序时进度。

近期,晋中市开展了1期订单式培训116人,实现就业92人;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累计2735人,组织开展线上培训200人。对于培训机构提出的问题,晋中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培训机构应选择农民工需求量较大的行业领域,按照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培训。用工企业与培训机构需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与录用学员签订一年以上的就业合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培训后就业率不得低于80%。

晋中市依托山西农谷农民培训学校提高颁证率,力争全年完成农民教育培训1万人以上,取证达到80%;打造晋中职教港培训新高地,积极帮助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自主评价和资格认证数量,力争今年面向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人,力争让60%的培训人员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另外,依托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优势企业全面实施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取证工作,全力帮助吉利汽车、方盛液压等龙头企业申报备案,取得自主评价和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资格,充分放权给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激励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广大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工作。

(责编:褚嘉琳)

晋中市85个提质项目吹响了“冲锋号”

中国网 山西 综合编辑 6月26日,在1—5月份重点工程调度开发区现场会上,晋中市政府吹响了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抓大项目的集结号,85个提质项目以“一项一书”的形式出现在会场,主体、责任、时间、进度分列明晰,将成为市县两级政府、职能部门今明两年摆在案头、抓在手上的第一要务,将成为晋中适应新常态、激活经济增长的崭新动力。

逐月重点项目建设调度现场会,调集起了各县(区市)、各职能部门的精气神、责任感,1—5月份晋中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领跑全省。面对“项目提质增效加速年”的部署,面对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使命,2015年的晋中一直在“较真、较劲”,从就位到起跑,拧起不躲不避、不推不塞的状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全力全速前行奠定了干劲、作为、管理、措施上的基础。

大项目,就是在两年内保证开工、见效的项目,而非画饼充饥;就是原则上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而非拾到盘里都是菜;就是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项目,而非资源红利;就是对下一步产业转型升级有明显拉动的项目,而非外延粗放扩张。大项目,就是增长的动力、发展的基石、民生的保障,就是价值链不断攀升的突破、重点和带动,就是晋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需要解决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发展的责任重如泰山,冲锋的号角已经鸣响,从是日起,抓大项目将是政府工作的常态,牵引大项目从准确预判、达成意向、形成合同至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一气呵成将是每一名政府工作者的基本功和责任。

抓大项目,要紧抓大机遇。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惊涛拍岸,中国经济增长变速换挡走向新里程,全省项目提质增效加速如火如荼,互联网+、数字化、创新驱动趋势强劲,外围节奏铿锵;晋中怀抱科技创新城、大学城,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全市入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108廊带晋中开发区科技示范园、新能源汽车城等建设提质提速,内核动力澎湃。这些正是以上大项目为引擎,牵动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型的大好机遇,全市上下必须要紧紧抓住不放,谋划大项目、上马大项目、抓实大项目。

抓大项目,要树立大格局。将发展的视野放向全国、全省,项目的谋划才能登高望远,才能脱离低端传统优势,跟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布局、创新型驱动的节奏,更高水平地吸收创新资源和高级生产要素,在项目的筛选、谋划上引导企业的价值革命、产业业态革命,进而引领晋中经济的强筋壮骨。

抓大项目,要采取大动作。在抓责任落实上,必须要“一把手”带头,既要“挂帅”,更要“出征”,由上至下人人头上有任务;必须要以制度保证投资主体的责任落实,项目推进有问题,地方要全力解决,但对签而不动、圈地不动、“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项目投资主体要坚决追究违约责任;必须要有咬牙较劲的工作标准,各级干部要拿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去交账,努力在责任上的“过不去”中找到让困难、问题“过得去”的办法,层层传导压力,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以压力激活动力、能力、创新力;必须要扛起市直部门该有的关联责任,有责不推、有难不躲,各办各事,就地办理、及时化解。在要素保障上,要全市统筹大项目用地;要通过财政贴息、政府牵线撬动银企携手与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两条腿走路”,打开资金卡口;要实施全程审批代办,敞开政府服务绿色通道,全力以赴确保项目落地。在环境优化上,宏观方面,统筹全市资源向大项目倾斜,微观方面,要把工作力度落实到施工场地的每一个小问题、小矛盾,扫清项目建设中的一切外围阻滞,创造无干扰的施工环境。在项目管理上,必须要掌控项目,前期领会项目性质、产业政策、环评保障、要素要求,中期熟知项目进度、责任边界、入统数据、问题症结,后期了解达产效益、转型价值、未来走向,做行家里手,保高效高质。

抓大项目,要作风大转变。只有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才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紧紧抓住开工、建设、投产环节,倒逼责任压力,做细做实工作,一天不耽误、一步不落下地创造环境条件,紧抓不懈组织实施,千方百计把符合晋中发展实际的概念项目、意向项目变成合同项目、落地项目,形成投资,开工建设、投产见效。要把抓大项目成效作为评价各级干部作风作为的重要标准,在推进大项目落地建设见效上少点抱怨、多些热情,少说困难、多想办法,少讲条件、多讲责任,少抖花架、多学专业,综合运用法律思维、经济手段、市场机制来破解难题,最终用服务项目开花结果的速度、力度和程度衡量干部的眼界、作风、能力,检验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要用制度激发动力,用抓大项目这块试金石,打开能上能下的干部使用通道,让常怀责任、敢扛大事、不畏难事、能打开局面的有为干部有位,让困难面前绕行、问题面前回旋、责任面前躲避的不坚定干部、懒政干部、平庸干部让位。

抓大项目,要力求大成效。要突出结果导向、效果导向。效果,在于各个大项目对当地财政、经济结构的“单打”之功,更在于整体性大项目建设的转型升级导向、以项目拉动产业板块崛起的“组合”之力,充分发挥晋中优势,引领、倒逼、助推,凸显产业选择、产业技术、要素配置、商业模式的质的创新。效果,是把增加群众的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群众对持续增收、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改善和权益保障的新期待,让群众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有更多更切实的获得感。

抓大项目,要培育大希望。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下,要鼓励激发创业精神、创业激情,通过科技孵化器、创业大赛、政府激励引导等途径,播撒粒粒种子,燃起星星之火,聚集起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业态,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奔流,让广大群众由此得到精神财富和自身价值的升华。

相关问答

开车撞了人人没事自己走了怎么办-找法网

开车撞了人人没事自己走了怎么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